像素填充率是指圖形處理單元在每秒內(nèi)所渲染的像素數(shù)量,單位是MPixel/S(每秒百萬像素),或者GPixel/S(每秒十億像素),是用來度量當前顯示芯片的像素處理性能的最常用指標。 渲染管線是顯示核心的重要組成部分,是顯示核心中負責給圖形配上顏色的一組專門通道。渲染管線越多,每組管線工作的頻率(一般就是核心頻率)越高,那么所繪出的填充率就越高,性能就越高,因此可以從像素填充率上大致判斷出GPU的性能。 一般情況下,顯卡的像素填充率等于顯示核心的渲染管線數(shù)量乘以核心頻率。這里的像素填充率顯然是理論最大值,實際效果還要受管線執(zhí)行效率的影響。另外顯卡的性能還要受核心架構(gòu)、頂點數(shù)量、顯存帶寬的影響。例如較高的填充率渲染像素需要消耗大量的存儲帶寬來支持,因此如果顯卡的顯存帶寬跟不上,顯卡的像素填充率也會受影響。不過對大多數(shù)顯卡而言,設計時總會讓像素填充率、頂點生成率、顯存帶寬等幾個顯卡的重要指標大致匹配,因此從像素填充率可以大致反映出顯卡的性能。 無論是DirectX9時代的渲染管線、頂點單元,還是DirectX10時代的統(tǒng)一渲染單元,像素填充率都是一款顯卡圖形性能最重要的衡量指標之一。簡單的說,一款顯卡的性能由“像素填充率”和“顯存帶寬”兩個部分構(gòu)成。“像素填充率”衡量的是顯卡的圖形運算能力,“顯存帶寬”衡量的是顯卡的數(shù)據(jù)傳輸能力,像素填充率的公式是:像素填充率=渲染管線數(shù)量×核心頻率 目前,像素填充率這個參數(shù)更多的被用于計算機的顯卡上,但由于科技的進步,很多智能手機也開始采用雙核cpu和獨立的GPU芯片,以高通為例,MSM8x55內(nèi)集成的Adreno 205像素填充率為245M/s,MSM8260和MSM8660(雙核)內(nèi)集成的Adreno 220像素填充率為532M/s,因而Adreno 220相比前者有明顯的性能提升,在游戲、導航及瀏覽器應用中的表現(xiàn)更為出色,而且還可提供更大的顯示分辨率支持。 |